中药常识吴茱萸
2020-02-06 10:24 来源:秦皇岛养生网
【性状鉴别】:吴茱萸(又名:漆辣子)为芸香科灌木吴茱萸的将成熟果实。
【性味】:辛、苦,热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胃经。
1.温中止痛:用于脘腹冷痛,虚寒滞痛、腹痛、疝痛等诸痛,如(伤寒论<吴茱萸汤>)。
2.疏肝止呕:用于肝胃不和而致呕吐涎沫,胃寒呕吐等,如<左金丸>。
3.散寒:用于脾肾阳虚的久泻,五更泄泻等,如<四神丸>、(本事方<五味子散>)。
【药效鉴别】:吴茱萸为厥阴经主药,温中散寒之功与干姜相近。吴茱萸偏于温肝。
【临证应用】:1.外用醋调敷足心,可引火下行,治疗口舌生疮等。
2.湿疹:吴茱萸50g乌贼骨35g硫黄10g,研末撒干粉,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油化开调涂,隔日一次。
【药理作用】:有兴奋子宫、镇痛、杀灭猪蛔虫、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人结核杆菌、绿脓杆菌的作用,对多种皮肤真菌亦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:含吴茱萸烯、罗勒烯及吴茱萸内酯等。
【使用注意】:阴虚有热者不宜。
北海中医妇科医院
心动过缓能治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