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条心理健康标准
2020-02-07 16:06 来源:秦皇岛养生网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,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·马斯洛于1943年在《人类激励理论》论文中所提出。
他将需求分为五种:生理上的需求、安全上的需求、情感和归属的需求、尊重的需求、自我实现的需求。
在此基础上,马斯洛提出了9条心理健康标准准则,大家可以自我对照一下:
第一,对现实具有高效率的知觉。我们在这里听课,大家是否可以注意力集中,高效率地听课,就是这个。
第二,具有自发而庸俗的思想。比如说自己的体力能力不及了,就不要追求太高的目标;太高的目标,就会给自己过分的压力。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些自得其乐,需要一些知足常乐。
第三,能愉悦自己,容纳他人,接受自然。比如说,在碰到困难的时候,会愉悦自己——想想自己比起别人来,生活的还是不错,子女还是孝顺的,配偶还是和谐的。在一个集体,在一个家庭,意见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,就要容纳他人的意见,要有包容心,相互包容。
谈恋爱的时候,两个人会非常亲密,什么都非常好,一结婚,全部都忘记了,感觉对方什么都不对,怎么谈恋爱的时候没发现?这就是一个关键期。很多夫妻结婚没多久就离婚了,为什么?
没有包容心,没有做好思想准备,结婚后对方会原形毕露。要接受自然,人定胜天,但自然有的时候不可抗拒,我们怎么样?要接受自然带给我们的东西。
第四,在平静的环境中保持独立,能欣赏平静。
第五,要有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的理论。哲学认为,一件事情是坏事,坏事并不是真的是坏事,有的时候可能是好事,吃一堑长一智。在法律约束不到的地方,就需要依靠道德来约束,要约束自己。
第六,对平常的事物,如朝旭夕阳,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,都能经常保持兴趣。要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价值的。比如我看病,每天门诊都有很多病人,我每看好一个病人,心里就有无限欢乐,病人的赞扬、肯定,都会给我非常大的力量,虽然我每天坐得腰酸背痛,但只要上门诊,我连抽烟都想不到。
第七,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,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。我们需要有1~3名知心朋友,然后和大多数人保持良好关系。
第八,具有民主的态度,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。
第九,能承受欢乐和忧伤。
这些坏心情,会影响健康
心肝脾肺没问题就是健康?有的老人,儿子媳妇不孝顺,老人就容易一下子濒临晕倒:“快给我救心丸!”这是身体疾病吗?这是心理有病!
2000多年前,中医就有情绪致病的理论。《内经·素问》中说:“余知百病之生于气也,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”,又说:“怒伤肝,悲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”。
抑郁很常见。有个54岁的女病人,是个农民。2年前,她做生意,亏损了25万元,出现反复多想、后悔的情绪,觉得自己没用,体重减轻了6公斤,感到做人没意思,经常想到死。这就是抑郁症。情绪低落、闷闷不乐、悲痛欲绝,至少持续2个星期,就要当心抑郁症。
运动,可以让心情好起来。
一般而言,应选择自己喜欢而可终生维持的低冲击性运动项目,但运动必须持续一段时间才可看出效果,所以要有恒心,最好参加一个运动团体,大家一起运动,互相鼓励和关怀,进而达到运动交友的目的。
比如散步:可有效地防止压力转变为抑郁。想象一下自己走出门散步的情景:你摆动着胳膊,一步步向前走;短短几分钟后,你的心脏跳动开始加快,有更多的血液流入大脑,这可以提高思考能力和注意力。
当散步进行到10~15分钟时,大脑的循环血量增加了50%,在刺激大脑的同时它还加快了你的代谢速度,使体内释放某些激动效应的物质,用专业术语来说,使体内合成的是活力觉醒物质而不是紧张觉醒物质。在坚持散步的几个星期后,体内许多提高情绪的物质的活性就会增加。
我们有关运动改变脑内化学物质的多数知识来自于动物研究。
结果发现,进行运动的老鼠其脑内的5-HT、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(被称为天然的抗抑郁药物)的水平较高。最近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也出现在人类身上。那么每天需要多少时间散步呢?
经研究,每天散步不要少于20分钟为好。
运动为什么能有效地防止压力转变为抑郁?这是因为,压力的负作用之一是它会耗竭体内5-HT的储备。而每天20分钟的运动有助于缓冲压力。当然,不论你是在屋里的跑步机上运动,还是在户外快步行走,它都能帮你缓解压力并减少植物神经症状——但是户外散步将更加有效。
什么中药可以治疗便秘
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哪些